首页

优美之足

时间:2025-05-26 02:25:35 作者:江苏扬州举办家庭药师进万家活动 医学与药学领域专家共话科技赋能 浏览量:94505

  中新网北京8月12日电  到“十四五”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新城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打造数实融合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商务服务高地、产融互促高地、智慧物流高地,努力建设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形成“一区五高地”发展格局。

  重点发展5类生产性服务业

  今天,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举办。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介绍,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专项政策——《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主要考虑:一是立足功能定位,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赋能;二是落实国家政策,营造普惠公平的市场环境;三是聚焦企业需求,切实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2023年,北京亦庄的服务业占GDP比重约37%,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伊元甲说,此次《措施》结合北京亦庄深厚的工业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提出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产业金融、交通运输与物流业这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在营造普惠公平的市场环境方面,《措施》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国家相关政策,强化政策统筹、上下联动,加快政策落地见效。

  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方面,《措施》针对企业最关心的经营成本高、新产品推广难、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重点在场景应用、产业协同、智改数转、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强化人才、土地、数据、金融等要素保障,全面覆盖中小企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伊元甲表示,到“十四五”末,亦庄新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营业收入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形成“一区五高地”。一区是指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五高地是指数实融合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商务服务高地、产融互促高地、智慧物流高地,同时为“十五五”时期亦庄新城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出开放全域场景等12条支持举措

  瞄准目标,北京亦庄如何发力?“《措施》共提出12条支持举措,包括加强企业培育、开放全域场景、完善产业生态、加快产业聚集、促进两业融合、支持智改数转、提升平台能级、支持品牌培育、扩大开放合作、加强人才引育、激活数据价值、强化金融赋能等方面,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实现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伊元甲说。

  以加强企业培育为例,《措施》明确,积极培育信息、科技、商务、产业金融、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等行业企业,落实国家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积极支持企业“小升规”“规做强”,对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和增速达到“小升规”“规做强”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

  在开放全域场景方面,《措施》明确,制定并定期发布龙头企业和政府采购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支持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面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高端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用户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对于提供“首方案”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

  在支持智改数转方面,《措施》明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用新技术,支持开发应用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对设备及改造所必需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总投资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

  在提升平台能级别方面,《措施》明确,支持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专业化“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平台项目,经开区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并积极推荐申报市级固定资产投资支持。

  此外,在完善产业生态、加快产业聚集、促进两业融合、支持品牌培育、扩大开放合作、加强人才引育、激活数据价值、强化金融赋能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均给予相应支持。

  示范园区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

  发布会上,伊元甲还介绍了北京亦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

  今年年初,北京亦庄获批全市面积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涵盖国家信创园、光机电一体化基地、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等多个产业集聚区。获批以来,经开区积极推进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完善“主导产业+工作专班+平台公司+特色园区”产业组织方式,健全“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项目、一批空间”的“六个一”工作机制。

  同时,发挥市区两级政策叠加效应,在资金方面,对示范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共性产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低效楼宇改造项目、老旧厂房改造和产业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给予市级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最高支持5000万元。在人才方面,市级试点企业经综合评价后可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引进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实行计划单列。在用地方面,创新实施“弹性增容”政策,试点通过“弹性年期+弹性规模”方式实现建筑规模增容,提升产业承载空间,用以实现产业更新升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示范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贡献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30%,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950亿元,增长8%。今年还有7家企业获批首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毛宁回应西方国家唱衰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反倒是“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318国道受灾段已抢通

南宁9月21日电(梁箫)随着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会期临近,广西南宁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下辖的南宁机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持续攀升,预测或有超过六成经南宁机场口岸入境来华的旅客将享受免签便利。

今又重阳 全国多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暖心活动→

北京乡村游热度持续走高,国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3.6%;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4.5%。乡村游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延庆区、密云区、怀柔区。

奥运会:巴黎赛场上的年轻力量

来自台北大学的钟唯琳用一段《当我走进深圳》的视频,在实习分享会上赢得同伴们的喝彩。“我对记录生活很有兴趣,很认真地记录我实习的每个片段,还有跟小伙伴一起吃饭的场景。”钟唯琳说,“我了解了深圳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提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的应用,帮助民众更快速地处理他们的日常事项。”

大闸蟹“横行”黄河,拢共分几步?

科技创新是城镇绿色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国正处在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统筹城镇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合理规划城镇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结合环境整治、存量土地再开发,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使不同功能区相互交织、有机组合,逐步实现职住平衡,提升城镇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新型智慧城镇建设,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